与民同乐是什么意思
与民同乐的解释 与民同乐怎么读
"与民同乐"词语拼音:yǔ mín tóng lè,注音:ㄩˇ ㄇ一ㄣˊ ㄊㄨㄥˊ ㄌㄜˋ,词性:成语,词式:ABCD式,繁体:與民同樂,首字母:Y,缩写:ymtl
与民同乐
【与民同乐】的含义
"与民同乐"是出自《左传·僖公四年》,“文王之于殷,谓群臣曰:‘其有可以与为乐者乎?’曰:‘可。’”意思是诸侯要和各国百姓一起欢乐,共享天下的荣耀。
这个成语源自春秋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为了增强国力、富强国家,并在天下大同的背景下实现“一统天下”的目标,商鞅提出了新的赋税政策:“以重丁为赏”,这使得所有有德行的人,尤其是那些忠于君王的人,在享受特权的同时,还能得到相应的财产和土地。
这个主张得到了当时的秦孝公的支持。然而,当商鞅的改革被其他秦国贵族所反对,他们认为这样不公平,所以拒绝了商鞅对他的任命。在后来的历史中,“与民同乐”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能够实现“一统天下”的标准之一。
现在,“与民同乐”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们一起欢乐、共享快乐的场景或情境,也常用于比喻社会上所有人都能共享幸福和繁荣的生活状态。
与民同乐词语的网络解释
"与民同乐"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人们共同快乐。这个成语源自《诗经》中的“民劳我心乐之”,原指人民共同欢庆劳动节日,后来泛指大家愉快、友好、欢乐。"与民同乐"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含义和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