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大体是什么意思
不识大体的解释 不识大体怎么读
"不识大体"词语拼音:bú shí dà tǐ,注音:ㄅㄨˊ ㄕˊ ㄉㄚˋ ㄊ一ˇ,词性:成语,词式:ABCD式,繁体:不識大體,首字母:B,缩写:bsdt
不识大体
【不识大体】的含义
"不识大体"是成语,“不识大体”这个成语源自于“礼记·檀弓上》篇:“季氏将有事于孔子,子曰:‘君子无所争。’’ 语本《论语》中关于君子的行为准则之说。
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战国时期,原意是说君子不与小人交游,也不同一般人谈论国家大事。后来“识大体”则泛指有大局观念、高度负责的精神;“不识大体”则表示没有大体考虑过,即不顾及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也包括个人的私利。
汉语中,常常用来形容那些缺乏责任感的人或某些情况下出现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不识大体”的人可能是指不懂得顾全大局、不为个人利益冒风险的情况。如果一个人平时就比较自私自利,对他人和集体不太关心,那么他经常会在关键时刻表现出不够负责任的行为。
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些人在处理问题时,有时会过于考虑自己的利益或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更长远的、全局的角度。在日常生活中,“不识大体”往往指那些缺乏大局意识的人,他们常常只关注眼前的得失,而不顾及整个社会和长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不识大体”的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种人的一种行为模式,即为了个人利益或局部利益而忽略集体的利益,甚至可能影响到整体的和谐与稳定。
不识大体词语的网络解释
"不识大体"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做事、说话时没有考虑到或考虑得不够周全。例如,在组织会议或者在讨论重要问题时,如果大家都未能恰如其分地了解和理解每个议题的重要性、价值以及所涉及的问题,则很容易导致讨论的随意化,产生无谓的争斗,甚至会损害集体的利益。所以,"不识大体"指的是做事或说话时没有考虑到全局,容易出现个人极端或者狭隘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