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衫不履是什么意思
不衫不履的解释 不衫不履怎么读
"不衫不履"词语拼音:bù shān bù lǚ,注音:ㄅㄨˋ ㄕㄢ ㄅㄨˋ ㄌㄩˇ,词性:成语,词式:ABAC式,繁体:,首字母:B,缩写:bsbl
不衫不履
【不衫不履】的含义
"不衫不履"这个成语是出自《庄子·逍遥游》。原文为: "庄子曰:'上古之时,有天地之会,有上下之分,有男女之别,有君臣之序,有父子之伦,有夫妇之别,有昆弟之伦,有朋友之别,有不衫不履之人,是谓士也。" (庄子语)"这句话中的"上古之时"是指远古时期,即传说中尧、舜和禹时期;"上下之分"指的是君臣之位的相对位置;"男女之别"指的是夫妻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君臣之序"指的是父子、夫妇等亲属之间的礼仪规范;"父子之伦"指的是兄弟间的等级秩序;"夫妇之别"指的是夫妻之间的婚姻状况;"昆弟之伦"指的是叔侄之间的关系,以及朋友之间互相帮助的伦理准则。
在庄子的语境中,“不衫不履”是形容那些以貌取人、缺乏礼节的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在社会交往中,如果一个人没有穿着适当的服装和鞋子来展示他的身份和品质,那么他就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君子。这句话强调的是,外表并不等同于内在的修养,只有内心充满正直善良,才能被视为真正的君子。
在现代汉语里,“不衫不履”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谦虚的行为表现,即在表达自己观点或者态度时,避免使用过于夸张或粗俗的语言,以显示出自己的文雅和礼貌。这个成语有时也被用来比喻一个人缺乏自知之明,或者认为别人比自己优秀。
总的来说,"不衫不履"是一句非常生动且富有哲理的成语,它让我们明白,在人际交往中,通过恰当的行为方式展现自己的形象,才能赢得他人的尊敬和尊重。
不衫不履词语的网络解释
暂无网络解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