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辨菽麦是什么意思

不辨菽麦的解释 不辨菽麦怎么读

"不辨菽麦"词语拼音:bù biàn shū mài,注音:ㄅㄨˋ ㄅ一ㄢˋ ㄕㄨ ㄇㄞˋ,词性:成语,词式:无词式,繁体:不辨菽麥,首字母:B,缩写:bbsm

不辨菽麦
词语 不辨菽麦 繁体 不辨菽麥
拼音 bù biàn shū mài 注音 ㄅㄨˋ ㄅ一ㄢˋ ㄕㄨ ㄇㄞˋ
词性 成语 词式 无词式
首字母 B 缩写 bbsm
近义词 暂无
反义词 暂无
组词

【不辨菽麦】的含义

"不辨菽麦"是一个成语,出自《三国志·蜀书》。原文是“魏武帝与杨德济等欲并汉中之地”,意思是说:魏武帝想要吞并中原地区,并且让杨德济等人去实施这件事。 这里的"不辨"是指不知道、分辨不清。"菽麦"在这里指的是豆和小麦,这两个事物在古代是中国的两种主要粮食作物。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魏武帝对于杨德济等人所做的事情不仔细分辨,以为是自己想要吞并中原地区一样清楚。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历史背景,也暗示了当时政治上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不辨菽麦词语的网络解释

"不辨菽麦"是一个成语,出自《孟子》:“是故不闻不若闻之;不虑不若是无与己,不辨菽麦。”意思是:不要说豆和麦的区别,不要想方设法去区别。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不要太认真,不要有太大的分别和区分,而是要以一个开放、包容的心态去对待各种事物,让自己的思维更开阔、更加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