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辟斧钺是什么意思

不辟斧钺的解释 不辟斧钺怎么读

"不辟斧钺"词语拼音:bù bì fǔ yuè,注音:ㄅㄨˋ ㄅ一ˋ ㄈㄨˇ ㄩㄝˋ,词性:成语,词式:无词式,繁体:不闢斧鉞,首字母:B,缩写:bpfy

不辟斧钺
词语 不辟斧钺 繁体 不闢斧鉞
拼音 bù bì fǔ yuè 注音 ㄅㄨˋ ㄅ一ˋ ㄈㄨˇ ㄩㄝˋ
词性 成语 词式 无词式
首字母 B 缩写 bpfy
近义词 暂无
反义词 暂无
组词

【不辟斧钺】的含义

"不辟斧钺"是《庄子·秋水》中的一句名言,出自西楚霸王项羽之口。它表达了作者对于权力、地位与职责的看法。在这句诗中,“不辟”指“不争夺”,即“不争”的意思;而“斧钺”则是指古代帝王的权位和权力。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争权位,而是要保持自己的地位。”也就是说,在面对高高的权力位置时,应该保持自己对它的尊重与控制。它强调了谦卑、忠诚与坚定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在政治生活中的一种态度,即对于那些超越自己而来的权力不要过于追求。 这种观点后来成为了许多哲学家和思想家的指导原则,比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他们认为对权力的尊重是道德建设的关键。在现代语境中,“不辟斧钺”依然被引用,以表达对于权利、地位与责任的看法,强调了一种谦逊和忠诚的态度。 总的来说,“不辟斧钺”的意思是保持自己的地位,不要争权夺利,而是要对自己的位置有敬畏之心。

不辟斧钺词语的网络解释

成语“不辟斧钺”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原文为:汉成帝时,齐人淳于越欲立杀其父,召内史李代当之。代当言:“大将军之亲与太后兄弟,今父子俱遭此祸,而独处少府,不辟斧钺。”淳于越曰:“夫以长君之隆,辅以母弟之厚,岂可复为难!不然,臣恐天下乱矣。”于是召内史白从。李代当卒,其子即代当也。所以“不辟斧钺”是说如果不能立少府,就无法立淳于越。 成语的本义是指周朝的诸侯和太子,指诸侯的地位、年龄都低于太子。后来用来比喻地位卑下的人,通常指的是那些没有受到君主重视或尊重的人。在今天的语境中,“不辟斧钺”与“不肖无能”一样,是一种负面评价,常用于形容某些人地位低下,不具备应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