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亲是什么意思

议亲的解释 议亲怎么读

"议亲"词语拼音:yì qīn,注音:一ˋ ㄑ一ㄣ,词性:无词性,词式:无词式,繁体:議親,首字母:Y,缩写:yq

议亲
词语 议亲 繁体 議親
拼音 yì qīn 注音 一ˋ ㄑ一ㄣ
词性 无词性 词式 无词式
首字母 Y 缩写 yq
近义词
反义词
组词

【议亲】的含义

1.古刑法八议之一。谓对于皇亲国戚进行特别审议﹐以减免其刑罚。 2.议婚﹔说亲。

议亲词语的网络解释

我国封建法律八议之一,指对皇亲国戚犯罪给以特别程序审议并减免其刑罚的制度。

源于西周之“议亲之辟”。秦代崇尚法家学说,对宗室严加防范,不设此制。汉代有议亲的法律规定。曹魏新律确立八议制度,议亲居八议之首。历代沿用不改,只在亲属范围上有所变动。

《唐律疏议·名例》 “八议”条:“一曰议亲”,注云:“谓皇帝袒免以上亲及太皇太后、皇太后缌麻以上亲,皇后小功以上亲。”疏议曰:“义取内睦九族,外叶万邦,布雨露之恩,笃亲亲之理,故曰议亲。”即皇帝荫及五服之外的袒免亲及五服内亲,凡皇帝之高祖兄弟、曾祖从父兄弟、祖再从兄弟、父三从兄弟、皇帝本人四从兄弟等袒免亲及缌麻以上五服亲,皆在此列;太皇太后荫及五服之内的所有亲属,亦即缌麻以上亲,凡远至二太后的曾祖兄弟、祖从父兄弟、父再从兄弟、二太后本人的三从兄弟等缌麻亲,近至小功、大功、齐衰、斩衰等五服亲、皆在所荫之列;皇后荫及五服内小功以上亲,远至皇后祖父之兄弟、父之从父兄弟、皇后本人之再从兄弟等小功亲,近至大功、齐衰、斩衰等五服亲,皆在所荫范围内。

《明律》议亲的亲属范围扩大至“皇太子妃大功以上亲”,即皇太子妃的本宗伯叔父母、姑、兄弟及兄弟之子等大功亲,以及齐衰、斩衰等五服亲,也属于议亲之亲属范围。

《清律》规定与《明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