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徽律是什么意思

永徽律的解释 永徽律怎么读

"永徽律"词语拼音:yǒng huī lǜ,注音:ㄩㄥˇ ㄏㄨㄟ ㄌㄩˋ,词性:无词性,词式:无词式,繁体:,首字母:Y,缩写:yhl

永徽律
词语 永徽律 繁体
拼音 yǒng huī lǜ 注音 ㄩㄥˇ ㄏㄨㄟ ㄌㄩˋ
词性 无词性 词式 无词式
首字母 Y 缩写 yhl
近义词 暂无
反义词 暂无
组词

【永徽律】的含义

1.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颁行的法典。计十二篇,五百条。全文保存于《唐律疏议》。它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典型的封建法典。

永徽律词语的网络解释

永徽律是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颁行的法典。永徽初,长孙无忌、李勋、于志宁等根据《贞观律》撰成,计12篇,500条。内容基本与《贞观律》相同。唐统治者为了确保法律适用的统一,使执法官吏懂得每一条文的精确含义,发挥法律的效能,永徽三年,又诏长孙无忌等人撰写《疏议》,对《永徽律》逐条逐句进行解释。永徽四年撰成奏上,共30卷,附于律文之后,同时颁行,与律文具有同等效力。律与疏合在一起,称《永徽律疏》,后世称《唐律疏议》。是唐律发展到完备阶段的标志,也是宋、元、明、清、各代制定和解释法律的蓝本。对越南、日本等国的封建法律也有很大影响。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封建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