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疲意阻是什么意思
兵疲意阻的解释 兵疲意阻怎么读
"兵疲意阻"词语拼音:bīng pí yì zǔ,注音:ㄅ一ㄥ ㄆ一ˊ 一ˋ ㄗㄨˇ,词性:动词,词式:ABCD式,繁体:,首字母:B,缩写:bpyz
兵疲意阻
【兵疲意阻】的含义
"兵疲意阻"是汉语的一个成语,用来描述某个群体或个体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情绪变得非常消极、疲惫且充满斗志。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因工作、学业或其他原因感到极度疲劳或者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人。
在军事上,“兵”通常是指士兵;“疲”指体力的减弱;“意阻”则表示人们的情绪或心情不佳,可能是因为任务过于繁重,或者面临困难。
这个成语常常用来描述那种需要快速响应和行动的情况下的群体。当某个群体突然面对巨大的压力、不切实际的任务或者遇到阻碍时,这种情绪状态会变得异常强烈,并且每个人都会表现出高度的积极和热情去应对这些挑战。
例如,在工作中,如果团队中成员因为任务过多而感到疲惫或焦虑,他们可能会显得非常积极和充满斗志。而在某个特定的军事情境下,士兵们在面对重大的战斗任务时可能表现得更加坚定、乐观,并且对即将到来的生死作战满怀期待。
总的来说,“兵疲意阻”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群体成员在面临困难和压力时的情绪状态,也描绘了他们在这些情况下展现出的高度积极和努力的工作态度。
兵疲意阻词语的网络解释
"兵疲意阻"是一种成语,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今陛下(刘备)亲贤臣,远小人,豪杰并起,英雄并存,此所谓‘兵疲’者也;士卒不习战,亦‘意阻’而不行。”意思:现在您刘备就是您的大将了。他身边的人都是您亲近的文武大臣,而且各路的大将都有才智,但是他们都还没有经受过战场上的锻炼和经验,你们这些人都是刚刚接触过这种战斗,所以都还在意料之中,也就不敢出征了。形容人受到挫败,士气低落;在军队中,士卒不习战,也不能冲锋打仗。
"兵疲意阻"是形容局势或人受挫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