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是什么意思

蟋蟀的解释 蟋蟀怎么读

"蟋蟀"词语拼音:xī shuài,注音:ㄒ一 ㄕㄨㄞˋ,词性:名词,词式:无词式,繁体:,首字母:X,缩写:xs

蟋蟀
词语 蟋蟀 繁体
拼音 xī shuài 注音 ㄒ一 ㄕㄨㄞˋ
词性 名词 词式 无词式
首字母 X 缩写 xs
近义词 暂无
反义词 暂无
组词

【蟋蟀】的含义

1.亦作"螅蟀"。 2.昆虫名≮褐色﹐触角很长﹐后腿粗大﹐善于跳跃。雄的善鸣﹐好斗。也叫促织。 3.《诗.唐风》篇名。小序谓刺晋僖公"俭不中礼"。 4.象声词。

蟋蟀词语的网络解释

蟋蟀(xī shuài)(Gryllulus;Gryllus)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

全世界已知 22 亚科55 族 595 属(包括 17 个化石属),约 4649 种(亚种)(包括 50 个化石种)。该科昆虫体长大于 3mm,缺少鳞片;触角丝状,长于身体;跗节 3 节,前足为步行足,胫节常具鼓膜听器,后足为跳跃足;多数种类雄虫前翅具发声结构;雌性产卵瓣发达,呈刀状、矛状或长板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