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袴膏粱是什么意思

纨袴膏粱的解释 纨袴膏粱怎么读

"纨袴膏粱"词语拼音:wán kù gāo liáng,注音:ㄨㄢˊ ㄎㄨˋ ㄍㄠ ㄌ一ㄤˊ,词性:成语,词式:无词式,繁体:紈袴膏粱,首字母:W,缩写:wkgl

纨袴膏粱
词语 纨袴膏粱 繁体 紈袴膏粱
拼音 wán kù gāo liáng 注音 ㄨㄢˊ ㄎㄨˋ ㄍㄠ ㄌ一ㄤˊ
词性 成语 词式 无词式
首字母 W 缩写 wkgl
近义词 暂无
反义词 暂无
组词

【纨袴膏粱】的含义

"纨袴膏粱"是古代对那些出身低微,品行恶劣的人的蔑称。这些人的生活条件极差,衣食不丰,经常遭到官场中的忌妒和排挤,因此受到人们的轻视和唾骂。 在西汉末年到东汉初年的时期,一些纨绔子弟出身,或者出身卑贱但品行正直的人往往被人们称为“纨袴”,因为他们的生活条件不佳,吃穿不富;而那些生活在高位、地位高傲的人则被称为“膏粱”,因为他们的生活环境优越,物质条件好。因此,“纨袴膏粱”这个成语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社会阶层的不平衡和贫富贵贱之间的关系。 "纨袴膏粱"一词在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中常常出现,如唐代诗人杜甫在《戏赠元九》诗中写道:“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就是说纨绔子弟不会饿死,而那些富贵人家的孩子往往也会遭受命运的捉弄。 总的来说,“纨袴膏粱”这个成语表达了古代社会对那些出身低微、品行恶劣的人的一种贬义称谓,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阶层的不平衡和贫富贵贱之间的关系。

纨袴膏粱词语的网络解释

暂无网络解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