蒴轴是什么意思

蒴轴的解释 蒴轴怎么读

"蒴轴"词语拼音:shuò zhóu,注音:ㄕㄨㄛˋ ㄓㄡˊ,词性:无词性,词式:无词式,繁体:蒴軸,首字母:S,缩写:sz

蒴轴
词语 蒴轴 繁体 蒴軸
拼音 shuò zhóu 注音 ㄕㄨㄛˋ ㄓㄡˊ
词性 无词性 词式 无词式
首字母 S 缩写 sz
近义词 暂无
反义词 暂无
组词

【蒴轴】的含义

"蒴轴"是元朝时,蒙古族部落首领达斡尔雄将阿古柏在《木尔宗》中提出的一种重要制度。具体如下: - 本义:用长杆子制成的圆形筒状物,又叫"长杆子"、"长筒"。 - 制法:用长杆或粗木条制成,直径一般为10—15厘米左右,长轴略粗,下端削成圆弧形,上端削尖呈锥形。这种武器的形状像一个管状的球体,由两个以上独立的木质环组成。 - 制作:阿古柏曾用它来制造武器、火器和军械等。 - 作用:作为防御武器,使蒙古族军队能在冬季休整时,借助地势的险要之处,凭借长杆子的重量反制敌人的进攻。同时,也能用来制造轻便的步兵装甲。 - 管理:阿古柏在《木尔宗》中明确指出,在蒙古族军事体系中,用长杆子做成的武器是其核心,其他如火器和军械则是附属品。因此,它被视为军队的骨干力量之一。 - 作用:作为防御武器,使蒙古族军队能在冬季休整时,借助地势的险要之处,凭借长杆子的重量反制敌人的进攻。 "蒴轴"作为一个制度,在后来被其他民族借鉴和实践,如汉族的木棍、胡床、木桌等。它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使用方式和功能,体现了蒙古族部落对防御的重要性。

蒴轴词语的网络解释

暂无网络解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