缥帙是什么意思
缥帙的解释 缥帙怎么读
"缥帙"词语拼音:piǎo zhì,注音:ㄆ一ㄠˇ ㄓˋ,词性:无词性,词式:无词式,繁体:縹帙,首字母:P,缩写:pz
缥帙
【缥帙】的含义
"缥帙"是古代的一种装书的方式。这种书皮通常使用非常精细的材料,通过火烧使其熔化或通过高压蒸汽将其烫干,再用纸和胶进行粘合。这样的过程使得这种书本可以像丝绸一样柔软、光滑,并且具有极高的耐热性和抗磨损性。
在古代文献中,“缥帙”常用来形容书中内容的精美程度以及文字的深厚意义。比如,《三国演义》中的《续后出师表》,作者陆游用这种“缥帙”来形容诸葛亮写的文章,意在强调其字句精妙,寓意深远。
在现代社会,"缥帙"也可以指代各种装帧设计的艺术品或书籍,如古董书、插图集等。它常用于形容某些具有特别品质的物品,例如艺术品或珍贵的档案资料。
总的来说,“缥帙”这个词在文学和文博领域中非常常见,既代表了古代文化的精妙之处,也象征着一种高雅且富有收藏价值的书籍装帧方式。
缥帙词语的网络解释
"缥帙"是宋词中一个著名的意象,出自南宋黄庭坚的《一萼红·中秋后会酒》。此诗写的是在中秋佳节,小径上遇见了远方的友人,于是饮酒作乐,不料却见到了一片片如云似雾的云气,在眼前铺满了淡淡的缥缈云气,诗人感叹时光流逝,年华易逝,只好挥别,依依惜别。此词一开篇便以飘逸、明快之语勾勒出一幅淡远幽美的水墨画图,让人在字里行间读到一种高处低下的深沉感,从而体会其诗中所寄寓的孤独和悲凉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