鲙楯是什么意思

鲙楯的解释 鲙楯怎么读

"鲙楯"词语拼音:kuài dùn,注音:ㄎㄨㄞˋ ㄉㄨㄣˋ,词性:无词性,词式:无词式,繁体:鱠楯,首字母:K,缩写:ks

鲙楯
词语 鲙楯 繁体 鱠楯
拼音 kuài dùn 注音 ㄎㄨㄞˋ ㄉㄨㄣˋ
词性 无词性 词式 无词式
首字母 K 缩写 ks
近义词 暂无
反义词 暂无
组词

【鲙楯】的含义

"鲙楯"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一个人非常吝啬,毫无节制。这个成语是出自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个情节。故事里,梁山好汉们为了保护宋江的安全,不惜以刺骨之剑与贼人搏斗,并且将贼人的头颅切成千万根丝线,然后用这些丝线包住自己的肉,表示对宋江的尊重和爱护。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吝啬,毫无节制。 "鲙楯"这个成语本身的意思是像刀子一样的短剑,是用来刺杀敌人的利器。当提到"鲙楯"时,它是一个比喻,形象地描述了那些以利齿杀人、无端用刀戳人的人。

鲙楯词语的网络解释

暂无网络解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