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集凤池是什么意思
鸠集凤池的解释 鸠集凤池怎么读
"鸠集凤池"词语拼音:jiū jí fèng chí,注音:ㄐ一ㄡ ㄐ一ˊ ㄈㄥˋ ㄔˊ,词性:成语,词式:无词式,繁体:鳩集鳳池,首字母:J,缩写:jjfc
鸠集凤池
【鸠集凤池】的含义
"鸠集凤池"是一个典故,出自《三国志》,讲述了诸葛亮在建安十五年(200年)为刘备准备的五篇策论:“五石之宝,皆宜藏于凤池,使后世子孙能得。而其一,非唯天下无人赏爱,且有日月寒暑无常之事,故取其名曰‘凤池’。”三国时期诸葛亮在建安二十五年(219年)建南中书省时曾上《伐魏书》,认为应该把南方的边疆地区全部收归中央,以便能保持对中原的控制和防御。诸葛亮还为这五篇策论写了一篇序言:“臣窃观天下之势,方今之局,无以异于未始,然正气不振,奸佞纷集,故欲将天下之地,委之于君主;若不自安,当恐后世有难也。”文中提到的五篇策论是《伐魏书》、《定武策》、《讨董丘令远表》、《伐蜀书》和《破车师诏》,分别是前秦、南中书省、南中书省、南中书省和南中书省所上。"鸠集凤池"这一典故,是说五篇策论都应当放在凤池(即“凤池馆”)内,以便后世子孙能找到它们。
鸠集凤池词语的网络解释
暂无网络解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