蕺菜是什么意思

蕺菜的解释 蕺菜怎么读

"蕺菜"词语拼音:jí cài,注音:ㄐ一ˊ ㄘㄞˋ,词性:无词性,词式:无词式,繁体:,首字母:J,缩写:jc

蕺菜
词语 蕺菜 繁体
拼音 jí cài 注音 ㄐ一ˊ ㄘㄞˋ
词性 无词性 词式 无词式
首字母 J 缩写 jc
近义词 暂无
反义词 暂无
组词

【蕺菜】的含义

多年生草本植物,茎上有节,叶子互生,心脏形,花小而密,结蒴果。茎和叶有鱼腥气。全草入药。也叫鱼腥草。

蕺菜词语的网络解释

蕺菜(拉丁学名:Houttuynia cordata Thunb)折耳根(名医别录)、鱼腥草(本草纲目)、狗贴耳(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侧耳根(四川、云南、贵州)。腥臭草本植物,有异味。叶片心形,托叶下部与叶柄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在枝顶端与叶互生,花小,两性,总苞片白色,花丝下部与子房合生,子房上位。蒴果卵圆形,花果期5~10月。

阴性植物,怕强光,喜温暖潮湿环境,较耐寒,-15℃可越冬,忌干旱,以肥沃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生长最好。农田常见杂草,生果园、茶园、路埂等。产区:陕西、甘肃及长江流域以南各省,以及日本、印度尼西亚爪哇岛。

全株入药,有清热、解毒、利水之效,治肠炎、痢疾、肾炎水肿及乳腺炎、中耳炎等。嫩根茎可食,中国西南地区人民常作蔬菜或调味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