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囵竹是什么意思

囫囵竹的解释 囫囵竹怎么读

"囫囵竹"词语拼音:hú lún zhú,注音:ㄏㄨˊ ㄌㄨㄣˊ ㄓㄨˊ,词性:无词性,词式:无词式,繁体:囫圇竹,首字母:H,缩写:hlz

囫囵竹
词语 囫囵竹 繁体 囫圇竹
拼音 hú lún zhú 注音 ㄏㄨˊ ㄌㄨㄣˊ ㄓㄨˊ
词性 无词性 词式 无词式
首字母 H 缩写 hlz
近义词 暂无
反义词 暂无
组词

【囫囵竹】的含义

"囫囵竹"是一个网络流行语,形容一个事物或一个人看起来很完整、笨拙。这里的“囫囵”原指吃东西时嚼得非常干涩,好像里面没有什么,所以说“囫囵”。这里的“竹”,就是指笋(植物)或者竹子,所以这个成语的本意是指笋不加雕饰的样子。然而,“囫囵竹”的使用范围很广,现在更侧重于形容一个形象或单纯的人。 在汉语中,成语常常用来表达某事物或人表面看起来很完整、呆板的样子,但在实际生活中并不符合实际情况。例如,“囫囵竹”可以用来比喻一个刚出生的小孩子,他没有经过教育和训练,虽然看起来笨拙,但内心充满好奇,容易犯错误,因此经常被父母忽视。 这个词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人的性格或行为,比如某个领导可能因为口才好、形象逼真,而成为人们口中“一句”式的存在,这在某些情况下也是合理的。

囫囵竹词语的网络解释

"囫囵竹"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于中国民间故事《刻舟求剑》。其原意是指用刻刀在水中雕刻出竹子,却不知道它的形状是固定的,只是被固定的位置被划开了而已,所以看得到里面是什么,摸不到外面的形状,比喻对事物缺乏认识或理解。 "囫囵"在这里可以解释为"满脑子"的意思,指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都被完全包含了进去,不加分辩;"竹"则表示这个字或者这个词没有经过修饰和修改。 因此,"囫囵竹"这个成语比喻一个人或事物是既被完整地吸收了又未被具体分析的。形容一种对事物缺乏理解、缺乏分析的习惯,常常用于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