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荛之言是什么意思

刍荛之言的解释 刍荛之言怎么读

"刍荛之言"词语拼音:chú ráo zhī yán,注音:ㄔㄨˊ ㄖㄠˊ ㄓ 一ㄢˊ,词性:成语,词式:无词式,繁体:芻蕘之言,首字母:C,缩写:crzy

刍荛之言
词语 刍荛之言 繁体 芻蕘之言
拼音 chú ráo zhī yán 注音 ㄔㄨˊ ㄖㄠˊ ㄓ 一ㄢˊ
词性 成语 词式 无词式
首字母 C 缩写 crzy
近义词 暂无
反义词 暂无
组词

【刍荛之言】的含义

"刍荛之言"是先秦时鲁国大夫叔孙豹在对齐宣王说的一句话。这句成语的意思是指在困境中寻求解答、提出方案。出自《左传·昭公四年》。 典故: 叔孙豹,字子舆,齐国人。齐景公问于公西华曰:“今有欲求其食者,其人不知也,而求之;又闻有人不肖(无才),且有大过失,则求之;亦求之。或曰:此必欲求其志也。彼岂是?宜听之。”于是公问于叔孙豹:“寡人将伐鲁取之,寡人恐鲁之人不敢犯也,请问其所以不得先入。曰:臣闻一犬不能知其主之在何处,虽能守路,犹不可得;如若伐鲁,则必有异志,而鲁人不听。” 叔孙豹遂言于宣王:“昔者先帝立公,时当春秋二月,季氏无政。公曰:吾欲去三族之官,使士敢谏,请自今始,违逆既死;如其有才,则得留官。臣以是闻,愿君从我。”宣王纳之。 后人多称叔孙豹为“刍荛”。《左传》的典故中提到,“刍荛”指的是在困境中寻求解答、提出方案的人。 这句话出自《左传》,其核心思想在于强调在困境中保持开放和灵活的态度,通过反思和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虽然这里只是作为一个成语的例子,"刍荛之言"更多地体现了智慧和才能对决策的重要性。

刍荛之言词语的网络解释

暂无网络解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