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尘拜伏是什么意思
望尘拜伏的解释 望尘拜伏怎么读
"望尘拜伏"词语拼音:wàng chén bài fú,注音:ㄨㄤˋ ㄔㄣˊ ㄅㄞˋ ㄈㄨˊ,词性:成语,词式:无词式,繁体:望塵拜伏,首字母:W,缩写:wcbf
望尘拜伏
【望尘拜伏】的含义
“望尘拜伏”是汉语成语,包含以下义项:
①望:向上看;
②尘:灰尘;拜:磕头。古代敬天法祖、祭天地之礼,以尘土为上。现常指在大场合下低三下四的谦卑态度。
③伏:低头或靠在某物上
成语“望尘拜伏”一词本意是指古代朝会时臣子们向帝王俯首称颂、高声鸣奏。后用于形容臣服、低三下四、不敢发话等。
汉语成语有别于其他民族的语言,它的语法结构和意义具有相对的固定性,在使用中不易犯错,因此在交流中能比较准确地传达意思。
望尘拜伏词语的网络解释
"望尘拜伏"是一个成语,出自《庄子·齐物论》。原文是:“若使天下之士皆起仰视而立者。”意思是“如果天下的人都站起来向上看的话”。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看到自己的人或事物感到惊异、佩服,也用来形容非常尊敬或者敬畏某人或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