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置是什么意思
编置的解释 编置怎么读
"编置"词语拼音:biān zhì,注音:ㄅ一ㄢ ㄓˋ,词性:无词性,词式:无词式,繁体:編置,首字母:B,缩写:bz
编置
【编置】的含义
"编置"是一个汉语成语,其释义为“准备、安排;安置、置设”。这个成语出自中国古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著的小说《聊斋志异》。蒲松龄是明朝末期至清初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
在小说中,“编置”一词常用来形容事物的布局或组织,如“小人之于君主,皆编置其位也”(《聊斋志异·李白歌诀》)。"编置"还常见于成语搭配。比如,“文史者编置,艺文者积载”,指古代教育和学术上的准备;“故为臣子,当以备事则,宜以忠君之任,而无复专饰於内,则可得其全”。这些成语说明了"编置"在不同的语境中都有其独特的用法。
另外,“编置”这个词语在现代汉语里也常用来形容某些情况的安排或准备。比如“大风起兮云飞扬,青云直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里的“编置”就是指通过合理的安排和布置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编置"作为一个成语,它的语义可以随文义而变,也可以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它体现了汉语词汇的丰富性和灵活性,能够满足人们对于语言表达的不同需求。
编置词语的网络解释
“编置”是一个成语,出自《文选·张籍》:“明皇自安内,君臣相约持节制,编置中书省。” 用以形容皇帝和宰相共同掌握国家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