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军是什么意思

北伐军的解释 北伐军怎么读

"北伐军"词语拼音:běi fá jūn,注音:ㄅㄟˇ ㄈㄚˊ ㄐㄨㄣ,词性:名词,词式:ABC式,繁体:北伐軍,首字母:B,缩写:bfj

北伐军
词语 北伐军 繁体 北伐軍
拼音 běi fá jūn 注音 ㄅㄟˇ ㄈㄚˊ ㄐㄨㄣ
词性 名词 词式 ABC式
首字母 B 缩写 bfj
近义词 暂无
反义词 暂无
组词

【北伐军】的含义

北伐军是国民革命党于1926年8月发动的对国民党右翼势力进行武装攻击的一次军事行动。这一战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陕甘边区人民抗日军政团和各根据地联合起来,经过两次大的反击作战,大败敌军、歼灭大量敌人,取得了北伐战争胜利的一个战略决战。 北伐战争以国民革命党二年(1926)八月对国民党右翼势力进行武装攻击的一次军事行动。北伐军以中共中央的命令为依据,自武汉出发,在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等大中城市展开了北伐战争。红军主力于10月进入南方各省,继续发起北伐战争。国民党右派顽固分子对革命党人和中国工农运动进行镇压,把革命的浪潮迅速压向了北方。 1927年,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正式宣布北伐军事行动开始,毛泽东、朱德等领导红军主力在湖南、湖北、江西等大中城市展开了北伐。经过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结束了国民党一党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于1927年8月参加北伐军事行动,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向国民党中央发出电报,正式宣布红军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红十五军团在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大中城市展开了北伐,长征胜利结束。

北伐军词语的网络解释

"北伐军"意指1926年至1927年国民党军阀、官僚和地主势力在北伐战争中的总称,以及他们所领导的全国范围内的人民革命运动。北伐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的革命力量之一,在国民革命运动中扮演了主要角色。 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的基础,它以共产党的名义进行,国民党左派在各地建立苏维埃政权,支持和武装反对旧势力的政治代表。 北伐的胜利,加速了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上的地位上升,同时也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北伐军的行动不仅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提供了强大的力量,也为后来的长征开辟了一条更为迅速的道路。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今天,我们通常所说的北伐是指第一次北伐,而第二次北伐是毛泽东领导的新四军在1938年发动的军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