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菜是什么意思

鹧鸪菜的解释 鹧鸪菜怎么读

"鹧鸪菜"词语拼音:zhè gū cài,注音:ㄓㄜˋ ㄍㄨ ㄘㄞˋ,词性:名词,词式:常用词,繁体:,首字母:Z,缩写:zgc

鹧鸪菜
词语 鹧鸪菜 繁体
拼音 zhè gū cài 注音 ㄓㄜˋ ㄍㄨ ㄘㄞˋ
词性 名词 词式 常用词
首字母 Z 缩写 zgc
近义词 暂无
反义词 暂无
组词

【鹧鸪菜】的含义

1.红藻的一种。丛生,扁平呈叶状,暗紫色,干燥后,颜色变黑。产于暖海,中国福建﹑广东沿海都有。医药上用来驱除蛔虫。

鹧鸪菜词语的网络解释

鹧鸪菜,别名美舌藻、蛔虫菜,拉丁文名Caloglossa leprieurii.红藻门红叶藻科的一属。植物体小,藻体扁平,叶状或细线状,窄叶片状,分枝处常缢缩,单轴型。具中肋,中肋上常生有次生育枝。本属有6种,中国有2种,常见的鹧鸪菜,生活时紫红色,干燥后略带青色。丛生,高1~4厘米 ,叶状,扁平而窄细,宽约1毫米,不规则的叉状分枝。四分孢子囊四面锥形分裂,雌雄异株,雄配子体个体较小,囊果球状,多位于藻体上部分支点的腹面。匍匐腹部生出毛状假根,鹧鸪菜繁生于温暖地区河口附近的中、高潮带的岩石上,防波堤水桩以及红树树皮的阴面,产于长江口以南的浙江、福建和广东等省沿岸。中国民间用以驱除蛔虫的药用海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