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妾辞辇是什么意思
班妾辞辇的解释 班妾辞辇怎么读
"班妾辞辇"词语拼音:bān qiè cí niǎn,注音:ㄅㄢ ㄑ一ㄝˋ ㄘˊ ㄋ一ㄢˇ,词性:成语,词式:无词式,繁体:班妾辭輦,首字母:B,缩写:bqcn
班妾辞辇
【班妾辞辇】的含义
班妾辞辇,是汉代时期的一句古语。意思是说,当一个人有做官的愿望和抱负时,却因年老体弱、身体不佳而拒绝接受朝廷的提拔,并且认为自己应该辞职,去完成未完成的事。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班固曾担任过汉武帝的侍从卫尉,后因上书反对宦官专权而被贬到阳陵县任班姬之妾。他向汉武帝陈述了自己辞官求仕的决心,并声称自己有才能,愿意去辅佐自己的儿子刘协。汉武帝非常欣赏他的才华,并且对他给予了提拔。
然而,就在汉武帝即将登基的时候,他的后妃班氏因为年老身体不好而辞掉了自己的职位,离开了宫廷。汉武帝对此感到很失望,他认为自己应继续担任朝中的职务,以便能够更好地为国家服务。
因此,班妾辞辇这个成语象征着一个士子有理想、渴望得到提拔的机会,但实际却因种种原因而被迫辞职,并且继续在后妃的陪伴下等待。这反映了当时统治者对人才的重视和对官员选拔制度的限制,同时也体现了汉代社会对于功名利禄的取向。
这个成语不仅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被引用,也具有一定的哲学意义,象征着一个人即使有理想和抱负,也要顺应世事的变化,以积极的姿态面对现实。
班妾辞辇词语的网络解释
班妾:指地位卑微的人,常常被人忽视。辞辇: 指官员或公职人员被罢免、降职等事件发生后,因为要履行一定的职务而被迫上殿请求放逐和释放。所以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地位低的人被上任时遭遇到的不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