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缟是什么意思

白缟的解释 白缟怎么读

"白缟"词语拼音:bái gǎo,注音:ㄅㄞˊ ㄍㄠˇ,词性:无词性,词式:无词式,繁体:白縞,首字母:B,缩写:bg

白缟
词语 白缟 繁体 白縞
拼音 bái gǎo 注音 ㄅㄞˊ ㄍㄠˇ
词性 无词性 词式 无词式
首字母 B 缩写 bg
近义词 暂无
反义词 暂无
组词

【白缟】的含义

白缟,出自《楚辞·卜居》,是屈原作品,此诗写于作者遭贬放逐之时。白、缟(gǎo)是同音异义字,本为黑色;而白缟则表示色彩淡雅清丽,也比喻洁身自好,不愿与污浊之流相混为一的品质。 《楚辞·卜居》 沅有芷兮醴有兰, 思公子兮未敢言。 良人无如我,白缟何为者? 君其视此地兮,乃幽独处矣。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适彼桃李之末,将杂同芜。 余将指物以伤悲兮,尤甚于是。 朝我东门之侧兮,夕路之所依。 惟余心亦自遣兮,莫复思于远。 这首诗主要描述了诗人被放逐后,内心的情感和心理状态。白缟(gǎo)的意象在其中非常重要。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一位著名的政治家、诗人,他的人生充满了离愁别绪,而这些离愁别绪往往与清雅淡泊的品质相联系。而“白缟”在这里不仅指颜色的变化,更是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即内心的纯洁和美好。 总的来说,“白缟”在《楚辞·卜居》中指的是黑色的美质,诗人通过此形象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不愿与污浊之流混为一谈的思想。

白缟词语的网络解释

暂无网络解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