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路是什么意思

东路的解释 东路怎么读

"东路"词语拼音:dōng lù,注音:ㄉㄨㄥ ㄌㄨˋ,词性:无词性,词式:无词式,繁体:東路,首字母:D,缩写:dl

东路
词语 东路 繁体 東路
拼音 dōng lù 注音 ㄉㄨㄥ ㄌㄨˋ
词性 无词性 词式 无词式
首字母 D 缩写 dl
近义词 暂无
反义词 暂无
组词

【东路】的含义

"东路" 是 《三国志》 史书记载的“刘表”和"刘璋”的故乡,今湖北黄安(现黄安市)。《三国志·蜀书》:“汉末,刘表、刘璋并为刘姓。” 西汉末年,刘表、刘璋因争夺政权而起兵对抗曹操。后称他们作为“东刘”、“南刘”。公元 168 年(汉献帝建安二年),刘备夺取荆州,收复黄巾军残余势力,率兵北上,进攻刘表的南方,攻占了荆州、巴郡等地;他接着又向西南进军,将刘璋围困在巴蜀(今重庆一带)。同年,孙权、陆逊领兵大举南侵,直取东吴长江南岸之地,攻占荆州,刘表军败走黄安;刘备、陆逊也于公元 168 年(汉献帝建安五年)北渡江水,进入湖北境内。从东汉末年一直持续到三国鼎立时期,形成了“汉魏”、“蜀吴”等几个对立的政治文化圈,后因刘备的统一北方与诸葛亮、陆逊所率军队南征荆州,又使刘表、刘璋相继归顺了孙权、陆逊,形成 “东吴”和“西蜀”的局面,即“东东、西西”,史称“东晋之始”。 刘备在襄阳(今湖北襄阳)建立汉室,改元建安。刘备死后,其子刘禅继位,改元永安。公元 208 年(太康五年),刘备去世,他的孙吴后人南渡荆楚,即“东吴”、“西蜀”,自称“赤乌”。此际的“刘表”和“刘璋”与“东东、西西”相对立的“汉魏”两界形成对峙之势。公元 230 年(太康十年),刘备南渡赤壁,大破曹军,夺取荆州;公元 234 年(太康十二年),“三国鼎立”,曹操被刘琮、张昭平定,东吴被孙权、陆逊统一,至此“东吴”和“西蜀”的局面告终。

东路词语的网络解释

暂无网络解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