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都是什么意思

贰都的解释 贰都怎么读

"贰都"词语拼音:èr dōu,注音:ㄦˋ ㄉㄡ,词性:无词性,词式:无词式,繁体:貳都,首字母:E,缩写:ed

贰都
词语 贰都 繁体 貳都
拼音 èr dōu 注音 ㄦˋ ㄉㄡ
词性 无词性 词式 无词式
首字母 E 缩写 ed
近义词 暂无
反义词 暂无
组词

【贰都】的含义

"贰都"是一个古代中国的官制名词,出自《史记·周本纪》。根据这个典故,它指的是古代中国诸侯国中地位次于天子或王室但高于卿大夫的一方。 具体来说,在西周时期,有四个主要的周朝国家:东周、齐、楚和晋(包括晋文公及其后继者)。 - 东周:东周是周王朝在中原地区建立的第一个诸侯国。周武王伐纣时,曾分封了东方六国的诸侯以保卫周室。所以,东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被列于天子下的第一个诸侯国。 - 齐:齐国位于山东省,西周时期已经存在,但是后来因为政治上的变故而分裂为三个部分,即春秋的齐、战国的齐和晋文公时的齐。 - 楚:楚国是春秋时期的中原霸主。春秋时期,楚国疆域很广,与越国、卫国、蔡国等国通商,成为当时重要的诸侯之一,并且在春秋后期逐渐强大起来。 - 晋:晋文公即位后,建立晋朝,定都洛阳。 到了西周末期(约公元前841年),天子周武王统一了六国后,以齐、楚、晋三地的诸侯为盟主共同对抗周王朝。因此,“贰都”这一称谓也与周朝和周初时期有关联。 - 东周:东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即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曲阜)的分封,它在春秋初期成为齐、楚等诸侯中的第一方。 - 齐、楚:这两方是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其中,齐国与晋文公并立;而楚国则分裂为三个部分,即春秋时的楚和后来的吴国。 - 晋:晋是西周末期被分封给鲁的国家。 因此,“贰都”这个名称,最初用于指称东周时期天子诸侯之间的关系。随着时间推移,它逐渐演变成为了一个政治上的象征,并且与历史进程紧密相连。 请注意,这个概念在中国古代和现代都是有一定争议的。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解读,但“贰都”一词在某些史书中的使用并不规范或不恰当。

贰都词语的网络解释

"贰都"是网络流行语,用来形容某件事情虽然看似很好,但实际上却很不好。例如,有人可能认为某个项目或计划很好,但当实际执行起来却发现它有缺点或问题时,就变成了“贰都”。这种说法更多的是用于讽刺和调侃,而不是真实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