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三事变是什么意思
八一三事变的解释 八一三事变怎么读
"八一三事变"词语拼音:bā yī sān shì biàn,注音:ㄅㄚ 一 ㄙㄢ ㄕˋ ㄅ一ㄢˋ,词性:无词性,词式:无词式,繁体:,首字母:B,缩写:byssb
八一三事变
【八一三事变】的含义
“八一三”事变,简称八一三,是1936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地区与国民党红军第2军团第五师和第37团合编而成的新四军第四军(即红二方面军)胜利会师于会宁北岸后方的懋勤营,同时宣布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1936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西南边疆实行了大规模的侵略活动,以华北、东北为根据地的国民政府政权在政治上彻底崩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共中央从八一三起出发,在全国解放区和苏区进行了一系列军事动员工作,使红军第五方面军主力在川北地区集结并改编,同时组织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等新四军主力向四川挺进,经过艰苦的战斗,于1936年10月25日,长征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宣告了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结束。
八一三事变词语的网络解释
暂无网络解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