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茅是什么意思

包茅的解释 包茅怎么读

"包茅"词语拼音:bāo máo,注音:ㄅㄠ ㄇㄠˊ,词性:无词性,词式:无词式,繁体:,首字母:B,缩写:bm

包茅
词语 包茅 繁体
拼音 bāo máo 注音 ㄅㄠ ㄇㄠˊ
词性 无词性 词式 无词式
首字母 B 缩写 bm
近义词 暂无
反义词 暂无
组词

【包茅】的含义

"包茅"是战国时期孔子的著名格言。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包茅而不烧。”它出自《论语·里仁》:“君子不格于绳墨,而结绳以为书。包茅而不烧,则民失其穀也。故天下莫能暴此术,独恐秦人用之。”这与现代的人类社会生活大相径庭。 "包茅"的意思是说:在祭祀时把草木的头都包起来,表示要祭祀祖先或者神灵的时候要把祭祀的东西放在一起。这句话表面上看来像是一句格言,实际上有更丰富的内涵。 包茅这个成语,出自《论语·里仁》:“君子不格于绳墨,而结绳以为书。” "绳墨"是古代的记事用的纸和竹简等材料,古人为了把字写在上面,便用绳子或者笔勾画出来。后来就把这种以划线的形式表示文字的方法叫做“绳墨”。《说文解字》中对“绳”解释为:束;也指横木、长条状的物体。 "结绳以为书"是将竹简等书写在纸上,把用绳子或者白布扎起来的边沿固定住的意思。它和古代的文献记录有着直接的关系。《汉书·艺文志》中说:“其文字为绳墨,所以记言而通达。” 总的来说,“包茅”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在祭祀时把草木的头都包起来,表示要祭祀祖先或者神灵的时候要把祭祀的东西放在一起。 "包茅"的解释并不涉及历史背景或典故。它只是一种用来形容某种礼仪、仪式、风俗、习惯等的行为或状态的词句。

包茅词语的网络解释

暂无网络解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