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制度是什么意思
八旗制度的解释 八旗制度怎么读
"八旗制度"词语拼音:bā qí zhì dù,注音:ㄅㄚ ㄑ一ˊ ㄓˋ ㄉㄨˋ,词性:动词,词式:无词式,繁体:,首字母:B,缩写:bqzd
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的含义
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1601年努尔哈赤在牛录组织基础上,初建黄、红、蓝、白四旗。1615年增建镶黄、镶红、镶蓝、镶白四旗,共为八旗。初建时兼有军事、行政、生产职能◇利用八旗军队加强对各族人民控制,其生产意义渐小。清亡后瓦解。
八旗制度词语的网络解释
"八旗制度"是清朝的军政组织之一,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八旗制度是在金朝时期建立起来的一种军政机构,由当时金、辽、西夏等少数民族贵族和官僚组成的中央机构,主要负责征兵、训练军队及指挥地方事务。
在明朝中叶至清初,清朝的中央政府对整个中华民族实行政治统一,即“八旗制度”被改称为“满洲制度”,作为中国的统治阶级。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内蒙自治区的发展,满族人逐渐失去对其自身的控制,最终导致满洲王朝的覆灭。
八旗制度的主要特征包括: 1)中央机构由八旗统领; 2)地方事务由满洲官员负责处理; 3)军事力量受中央集权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