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瓮出灌是什么意思
抱瓮出灌的解释 抱瓮出灌怎么读
"抱瓮出灌"词语拼音:bào wèng chū guàn,注音:ㄅㄠˋ ㄨㄥˋ ㄔㄨ ㄍㄨㄢˋ,词性:成语,词式:ABCD式,繁体:抱甕出灌,首字母:B,缩写:bwcg
抱瓮出灌
【抱瓮出灌】的含义
“抱瓮出灌”是成语,“出灌”,出自《孟子》:“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我则绳之以礼。举孝公;退而告老,其自得也圣,吾其出灌。若吾之出灌者,抱瓮而出灌,与焉。”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孔子批评齐国的统治者滥用权力、奢侈浪费的行为,并说他们应该像鲁国的君主那样,用礼节约束自己的行为。他主张通过自我反省和道德修养来改善自己,最终达到圣人的境界。孔子对齐国的统治者提出了批评意见,强调通过自身行为的改变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抱瓮出灌”则是一种比喻或者象征,形容一个人通过内在的力量、智慧或品德,将他人引向正确的方向。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表示在遇到困境时,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寻求解决的方法。
在这个语境下,“抱瓮出灌”可能是指有某种力量和技巧的人,他们能够引导和影响别人,帮助别人达到自己的目标。
请注意,这种表达通常与道德、哲学或教育等领域有关。
抱瓮出灌词语的网络解释
这个成语出自于中国古代的故事:古代有个叫抱瓮出灌的人,他用一个大大的木桶和一个小的竹筒做成的葫芦来接水。有一天,他对自己说:“我用一个大大的木桶和一个小的竹筒做成的葫芦来接水。” 他的意思是说:“一个人要用一个大大的木桶去接一个小的竹筒做成的葫芦里的水啊!”然而,后来他却从自己做的这个小竹筒里取出了一个水壶。这说明:一个用一个大大的木桶、一个小的竹筒做成的葫芦接水的人,如果用这个小的竹筒做为出口,那他就已经不算是一个人了。 由此比喻:一个人若能有所创新,就如把一个鸡蛋放在一个布袋里,你却能够从里面掏出一个鸡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