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残守缺是什么意思
抱残守缺的解释 抱残守缺怎么读
"抱残守缺"词语拼音:bào cán shǒu quē,注音:ㄅㄠˋ ㄘㄢˊ ㄕㄡˇ ㄑㄩㄝ,词性:成语,词式:无词式,繁体:抱殘守缺,首字母:B,缩写:bcsq
抱残守缺
【抱残守缺】的含义
"抱残守缺"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或组织在困难和危险的情况下坚持自我、固守自己原则的行为。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历史中的一个典故,讲述的是晋国的晋文公为了解脱困于强敌之手,他决定要将自己的国家保护好,并且坚决拒绝任何外来干涉。这一行动体现了他对国家的责任感以及对坚守自我的信念。
在中文文学中,“抱残守缺”常用于形容那些虽然处于困境中,却仍坚持自己原则的人或事物。例如,在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有这样一句:“你若要我做这等事,我自然也当如此;若论做不得,那便如何?”这句话表达的是对前仆后继的反抗和坚守的坚定态度。
这个成语体现了人与国家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持。它告诉人们,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我们不能失去自己的原则和信念。同时,“抱残守缺”也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在困境中依然固守己见、拒绝合作的人或组织。
抱残守缺词语的网络解释
暂无网络解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