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躬屈节是什么意思
卑躬屈节的解释 卑躬屈节怎么读
"卑躬屈节"词语拼音:bēi gōng qū jié,注音:ㄅㄟ ㄍㄨㄥ ㄑㄨ ㄐ一ㄝˊ,词性:成语,词式:无词式,繁体:卑躬屈節,首字母:B,缩写:bgqj
卑躬屈节
【卑躬屈节】的含义
"卑躬屈节"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对别人的尊重和谦虚。这个成语出自《礼记·檀弓上》:“孔子曰:‘有道则疑,无道则夷’。由是观之,圣人虽贤,然其心非能自为也。今我欲以身袭之,则为不忠,而身为不义。若夫卑躬屈节,诚可耻,实为仁。”“卑躬屈节”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对别人应有的尊重和谦虚,并且强调了这种行为的合法性与道德价值。
在现代社会中,“卑躬屈节”的概念已经不再那么严格,它常常用来形容那些试图逃避真相、维护自己利益的人。在某些情况下,“卑躬屈节”也可以指代一些不良的行为或者行为人。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卑躬屈节”这个成语时,要结合具体的情境和背景进行理解和使用。
卑躬屈节词语的网络解释
暂无网络解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