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师是什么意思
川师的解释 川师怎么读
"川师"词语拼音:chuān shī,注音:ㄔㄨㄢ ㄕ,词性:无词性,词式:无词式,繁体:川師,首字母:C,缩写:cs
川师
【川师】的含义
"川师"是抗日战争时期,由国民政府所领导的中国军队的英文缩写,中文译为“华中军区”,简称华师。在抗日战争期间,“川师”是指在中国西北、华中地区作战,其指挥官为毛泽东、朱德等。
国民党政府曾有计划将华中军区改编为新四军,以蒋介石之子蒋经国为军长的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简称“新四军”)统率,但蒋介石坚持不许改组,并且继续使用原八路军名义指挥国民党的军队。
1940年,国民政府决定将华中军区改编为川师(现四川、云南两省交界的川西南地区),由朱德、徐向前指挥。国民党军队在川西南的活动被统一部署于新四军和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部,并且采取了与国民党的军事策略相一致的行动。
自1947年起,蒋介石又重新将华中军区改编为新的“第三十九军”(简称“三十五军”,或称“川师”),由李济深、张如松指挥。国民党军队在四川地区进行反攻和进攻,并企图以中国统一的抗日战争的名义将其消灭。国民党军队在这段时期采取了一些军事行动,但这些都未能有效阻止人民解放军的攻势。
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部成立,由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人领导。至此,华中军区改名为“第三野战军”,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游击战争和反攻作战。
1978年至1983年间,国民党军队在华中地区展开了多次突袭,并且试图对人民解放军实施封锁。但随着中国共产党内部分裂,这些突袭最终以失败告终,从而使得华中军区得以重建并开始进行新的游击战争和反攻作战。
总的来说,“川师”是抗日战争时期由国民政府领导的华中地区军队,在1947年被改编为新的“第三十九军”,并在随后经历了国民党军队在华中的活动、反攻以及统一战线时期的行动。从那时起,这一军事概念就不再适用于中国历史了。
川师词语的网络解释
暂无网络解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