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短波是什么意思
超短波的解释 超短波怎么读
"超短波"词语拼音:chāo duǎn bō,注音:ㄔㄠ ㄉㄨㄢˇ ㄅㄛ,词性:名词,词式:无词式,繁体:,首字母:C,缩写:cdb
超短波
【超短波】的含义
"超短波"是英文"surroundwave" (超短波) 的缩写。它是指频率范围较宽,波长较长(通常是1米以上)的电磁辐射类型。
超短波主要存在于无线电波的高频部分,其波长大约在300赫兹到3万赫兹之间,这意味着它的频率非常低,通常只有几千到几十万赫兹。这种类型的电磁波可以在标准无线电话、卫星电视以及移动通信系统中传输和接收。
与常规的短波(如X射线)和长波相比,超短波具有以下特点:
1. 频率较高:比X射线的频率高得多。
2. 波长较长:比X射线的波长短得多。
3. 信号强度较强:高频段的电磁场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较慢。
尽管超短波的频谱更宽,但它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小。主要用于军事、通信和无线电导航等领域,而非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
在实际的应用中,超短波技术常用于无线通讯、雷达、卫星通信等领域的信号传输,以及高频率段的科学实验和研究。由于其低频长辐射特性,在这些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超短波”并非现代意义上的无线电波,而是指频率较低的部分电磁波,与传统意义上的“短波”有显著区别。
超短波词语的网络解释
"超短波"是一种频率范围在30至300千赫之间的电磁波,适用于无线通信、雷达等应用。这些波长通常为微米级,可以携带更远的距离,但传输速度较慢。
超短波具有以下特点:
1. 频率低:其频率低于2.5吉赫兹(GHz),高于700 kHz。
2. 带宽广:从毫米到厘米的范围。
3. 电磁波性质:与无线电波类似,但频率较低、能量密度大。
4. 信号传输:通常用于长距离无线通信和低带宽环境下的数据传输。
超短波的应用领域包括:
- 军事通信
- 高频雷达
- 宇宙观测
- 地图定位
- 商业应用
在实际环境中,超短波技术通常与低频(如200 kHz)组合使用,以提高信号强度和传输距离。
总的来说,超短波是一种具有较强性能、可携带远距离数据的无线电信号。随着科技的进步,其在未来通信中的应用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