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窃是什么意思
抄窃的解释 抄窃怎么读
"抄窃"词语拼音:chāo qiè,注音:ㄔㄠ ㄑ一ㄝˋ,词性:量词,词式:无词式,繁体:抄竊,首字母:C,缩写:cq
抄窃
【抄窃】的含义
"抄窃"是汉语成语,出自《后汉书·李延年传》:“延年自立为太子,以兄之宠以为傅。因遗其家书、财帛,备述事略,欲与同坐而作图,不意贼人入户;遂收其衣冠,并其家产”,“窃”是偷拿的意思。“抄”指抄写,“窃”和“抄”结合用词,即在原文的基础上,复制或改动。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人(一般为李延年)私自抄录(抄写、记录等),而贼人(通常为贼寇)又偷偷地从家取东西的行为。“抄窃”的“窃”和前面的“抄”结合,表明盗用原作进行改作或抄写。在古代,如果有人利用别人的著作或者书籍进行翻新,然后私自记录、保存这些内容,并且把它们当作自己的作品进行创作,这种行为就被称为"窃读"。
当然,成语"抄窃"并不是现代的词语,而是一个网络用语或方言,用来形容某些人(如“李延年”)通过偷盗手段获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抄窃词语的网络解释
"抄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他人擅自偷窃自己的财物。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用于描述一些行为,例如:你抄我来,我抄你的;别人抄我的东西,你也抄别人的。
这个成语出自《新唐书·李世民传》,文中提到:“高祖欲令天下皆知其文武之能,乃曰:‘朕即位以来,未尝受一寸金。’是谓不欲用臣。”其中的“窃”字在这里指代抄取别人的财物。
这个成语有时也被用来比喻别人随意翻阅或偷看自己的物品,尤其是当这个人不知道自己是在复制或盗取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