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一牍是什么意思

尺一牍的解释 尺一牍怎么读

"尺一牍"词语拼音:chǐ yī dú,注音:ㄔˇ 一 ㄉㄨˊ,词性:无词性,词式:无词式,繁体:尺一牘,首字母:C,缩写:cyd

尺一牍
词语 尺一牍 繁体 尺一牘
拼音 chǐ yī dú 注音 ㄔˇ 一 ㄉㄨˊ
词性 无词性 词式 无词式
首字母 C 缩写 cyd
近义词 暂无
反义词 暂无
组词

【尺一牍】的含义

"尺一牍"是一个成语,出自《汉书·刘德传》。这个成语的意思是:"量小不为大,裁短不为长。"意思是指量小可以不必计较;裁短不计其数,形容数量众多。 在古代中国,人们常常注重实用性和实效性。因此,在处理事情时,往往会根据实际情况来考虑,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或浪费。这里的"尺一牍"体现了这一哲学思想,即对事物进行适度和合理对待的原则。 例如: - 如果一个人想要节约用水,可以“尺一牍”量取一些水来使用,而不是大量地浪费。 - 这种策略不仅能够减少资源的消耗,还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或浪费。 - 通过"尺一牍"的方法,人们可以在保持实用性和效率的前提下,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在处理事情时要考虑到实际、适度和合理,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和社会的目标。

尺一牍词语的网络解释

“尺一牍”指“一寸一板”,即单个竹片或木块刻成的一块纸张。在中国古代,古人常用这种小纸片作为记事工具和记录文字的材料,它不像现代的纸张那样可以反复使用,而是一种非常珍贵且难以复制的东西。在书写过程中,如果需要将一个“一寸一板”进行多次重复折叠,可能会造成刻痕损坏或影响字迹清晰度。因此,“尺一牍”的书写常常被用来作为对古人用竹简、木牍等记录的古代文史文献资料的一种记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