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门诗是什么意思
杜门诗的解释 杜门诗怎么读
"杜门诗"词语拼音:dù mén shī,注音:ㄉㄨˋ ㄇㄣˊ ㄕ,词性:无词性,词式:无词式,繁体:杜門詩,首字母:D,缩写:dms
杜门诗
【杜门诗】的含义
"杜门诗"是杜甫的诗作,其中的"杜门"指关闭大门,表示隐居、避世;而"诗"则是指诗歌。因此,“杜门诗”实际上指的是闭门在室中的诗人所写的作品。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他的代表作《春望》、《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被誉为“诗史”。杜甫的诗歌创作达到了艺术高峰,“诗史”的含义是说其作品记录了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历史,并对后代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门诗词语的网络解释
"杜门诗"是宋代诗人李之仪的诗歌名,意思是:闭门静读,不愿与人交往。典出《宋书·谢灵运传》:“晋太康初年,有道士行云者,欲见之,行云曰:‘若得青云高致,杜门诗以自适。’”这个典故表明了李之仪不愿同别人接触、远离外界的人生态度和思想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