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庐是什么意思

犊庐的解释 犊庐怎么读

"犊庐"词语拼音:dú lú,注音:ㄉㄨˊ ㄌㄨˊ,词性:量词,词式:AB式,繁体:犢廬,首字母:D,缩写:dl

犊庐
词语 犊庐 繁体 犢廬
拼音 dú lú 注音 ㄉㄨˊ ㄌㄨˊ
词性 量词 词式 AB式
首字母 D 缩写 dl
近义词 暂无
反义词 暂无
组词

【犊庐】的含义

"犊庐"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供奉祖先、尊长及重要人物的场所,通常用于存放供养人或祭祀用品。它起源于唐代,至宋代逐渐形成一种固定的祭祀仪式和宗教习俗。 在古代,牛群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牲畜之一,而“犊”即牛的幼体,因此“犊庐”实际上是指供奉的牛犊所居住的场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牛棚”。这种建筑通常建造在特定的地方,如寺庙、宫殿或者皇家园林等。 在儒家文化中,“牛”被视为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或理想的象征,所以“犊庐”的设立与“尊长”相关联。为了维护祭祀礼仪,常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看护和维护供奉的牛群,以确保其能随身携带,并且不会发生意外情况。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影响,"牛"这个意象逐渐被其他动物所替代,"犊庐"也成为了供奉祖先、尊长及重要人物的地方。

犊庐词语的网络解释

"犊庐"是古代的庐舍。唐代诗人杜甫在《独酌》中写道:“家贫但自适,食无山禽肥。时有犬羊乳,无赖犊庐余。”这里的“犊”是指牛犊,“庐”则是牛栏、牛棚的意思。“犊庐”原本是形容牛群围聚在一起的圈养环境,但是后来成为形容人或集体的行为习惯,如"他家人都在看他这个犊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