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臣是什么意思
贰臣的解释 贰臣怎么读
"贰臣"词语拼音:èr chén,注音:ㄦˋ ㄔㄣˊ,词性:成语,词式:AB式,繁体:貳臣,首字母:E,缩写:ec
贰臣
【贰臣】的含义
"贰臣"是汉语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年》。原文是:“(晋侯)欲得国于秦,遂与焉以为贰。”意思是:晋惠公想称霸于诸侯,便答应用他的人为秦国出力。
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晋惠公为了称雄于中原而与秦国达成同盟的经过,同时隐含着对秦国不忠和晋国骄傲的讽刺。
贰臣词语的网络解释
"贰臣"这个词组在中文中用来描述一种历史人物。这个成语源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与楚灵王同为诸侯,而贰于楚。”它表示的是一个国家或政治实体中的两个成员之间的关系,即赵国的左邻右舍。
"贰臣"是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形象描绘,用来形容那些在君主面前表现得过分谦虚,实际上比不上自己的事情,因此常常被用来比喻某些人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这种成语也常用于描述某个问题或事件中的一个次要角色或者人物,他们并不需要直接参与解决问题。
例如,“他是一位有才华的贰臣,但在其他方面却不如自己主使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位有才华的人在处理事务时并不比那个主使差,只是一个次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