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汤跳火是什么意思
赴汤跳火的解释 赴汤跳火怎么读
"赴汤跳火"词语拼音:fù tāng tiào huǒ,注音:ㄈㄨˋ ㄊㄤ ㄊ一ㄠˋ ㄏㄨㄛˇ,词性:成语,词式:无词式,繁体:赴湯跳火,首字母:F,缩写:ftth
赴汤跳火
【赴汤跳火】的含义
"赴汤跳火"是汉语成语,是一个典故,出自《史记》。故事讲述的是汉武帝对霍光采取了果断的措施,使其免于流放。但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尊严,霍光不得不放弃高官厚禄,投身到为国为民的事业中。在逃难时,他将身上的衣服都扔到了黄河边上,并且用绳子把自己绑了起来,等待别人救下来。
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汉武帝对霍光的深切关怀和对他个人命运的担忧。它同时也展现了古代社会对于官员和人才的选择标准是“文治”,即选拔时注重德才兼备。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文臣武将能够为国家效力,才是真正的英雄。
总的来说,“赴汤跳火”这个成语体现了汉代政治制度下,对官僚阶层的约束和期望。
赴汤跳火词语的网络解释
暂无网络解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