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
负荆请罪的解释 负荆请罪怎么读
"负荆请罪"词语拼音:fù jīng qǐng zuì,注音:ㄈㄨˋ ㄐ一ㄥ ㄑ一ㄥˇ ㄗㄨㄟˋ,词性:成语,词式:无词式,繁体:負荊請罪,首字母:F,缩写:fjqz
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的含义
“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屈原列传》:“项羽气盛志在归,今已降,欲从之。吾闻楚号为‘霸王’,足下虽欲亡之地,足下亦安得让楚?”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项羽原本心向归楚,想追随刘邦,现在听到这个消息,决定投降;我听说楚国称王,你即使想要放弃楚地,恐怕也要接受。再说,我现在打算回去,你要不要把楚国降下来,你自己也该明白了。”
“负荆请罪”指屈原在被秦人驱逐到汨罗江边后,面对仇敌楚怀王的威胁,在屈原身上系上他的剑,然后请求楚怀王原谅他。屈原对这个举动表示了深深的歉意和感谢,并且表示愿意将这段耻辱的历史教训铭记于心。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还有另一段话:“夫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臣尽节于陛下矣。”意思是:屈原很痛恨楚怀王不察自己,而且能听信小人的谗言;对自己的朋友说坏话,他受到的打击是很大的。而自己的儿子、他的亲人,被小人诽谤、陷害,受着别人的排挤和迫害,他也都遭受了。这说明屈原知道自己将要为楚国献身,但又不愿屈服于别人的意志,而是必须选择自食其果。
从“负荆请罪”的故事中,可以看出,一个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以礼待人,不能因为别人对自己的不忠诚而忘记自己是正义的。
负荆请罪词语的网络解释
暂无网络解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