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敕是什么意思
发敕的解释 发敕怎么读
"发敕"词语拼音:fā chì,注音:ㄈㄚ ㄔˋ,词性:无词性,词式:无词式,繁体:發敕,首字母:F,缩写:fc
发敕
【发敕】的含义
"发敕"这个成语源于中国古代,指古代封号、领事、官员或文武大员,由皇帝授予。它是官场上的权力象征。
在《左传》中,“右师季氏”“晋景公之弟子万乘曰:‘吾受先王之命而为卿大夫,愿得发敕焉’”,这里的“发敕”就是指的这个道理。
"发"的意思是授予,相当于现代的授予。"敕"在这里有命令、指示的意味。所以,"发敕"就是用命令或指示的方式授予官职、职位。
在古代社会,很多官员都拥有封号,比如:宰相(分封给周王室)、太尉(分封给周王室的同姓诸侯)等。这些官职虽然没有具体的头衔,但在朝廷中是具有法定地位的,并且可以像普通百姓一样享受特权。
到了明朝末年,由于宦官内部争斗,皇帝又加封了一些高官,所以出现了“发敕”的说法。这表明官员也拥有一定的权力,但仍然没有实际的头衔或权力来决定具体的行为。
发敕词语的网络解释
"发敕"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礼仪,通常用来表示命令。在现代汉语中,“发敕”一词用于表达正式或官方的通知和指令。
例如: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再次发生,我们决定加强安全检查,并将这些规定通过发送给全公司的所有员工。
这个句子中的“发敕”是用正式的行政手段向全体员工发出正式的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