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后是什么意思

敌后的解释 敌后怎么读

"敌后"词语拼音:dí hòu,注音:ㄉ一ˊ ㄏㄡˋ,词性:名词,词式:无词式,繁体:敵後,首字母:D,缩写:dh

敌后
词语 敌后 繁体 敵後
拼音 dí hòu 注音 ㄉ一ˊ ㄏㄡˋ
词性 名词 词式 无词式
首字母 D 缩写 dh
近义词 暂无
反义词 暂无
组词

【敌后】的含义

"敌后"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包括甘肃、陕西和宁夏在内的广大地区。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扩大的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党的总支部扩大为县、乡两级,并设立了党代表的选举委员会,选举出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等七位同志组成的中央局领导机构。陕甘宁边区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敌后战场的正式形成。 1937年8月13日,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表示红军改编为国民军后,应立即停止进攻华北,准备全面抗日,决定在冀、鲁、晋、陕等省建立所谓“敌后游击战”。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民族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1947年6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明确规定,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新四军改编为八路军。中央决定将党的总支部扩大为县、乡两级,并设立了党代表的选举委员会,选举出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等七位同志组成的中共中央局领导机构。 1948年秋,敌后战场上的战斗开始,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阵地,在人民解放战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敌人在华北战场的军事力量极为强大,但由于长期积贫积弱和腐败,军队战斗力不强,战略战术被削弱,因此,只有通过全面发动群众,发展游击战,才能有效地打败日本帝国主义。 "敌后"一词代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民族抗战中的重要作用。敌后战场的建立是中国抗日战争由局部战争逐渐转变为全国性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敌后词语的网络解释

敌后的网络解释:在抗日战争中,陕甘边根据地以关中地区为中心,连结了以会宁为中心的中央根据地和以延安为中心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敌后战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游击战和长期作战的主要基地。敌人与我们抗日力量相距不远,敌人又占据有利地形,可以发挥其诱敌深入的战略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