堕马髻是什么意思
堕马髻的解释 堕马髻怎么读
"堕马髻"词语拼音:duò mǎ jì,注音:ㄉㄨㄛˋ ㄇㄚˇ ㄐ一ˋ,词性:无词性,词式:无词式,繁体:墮馬髻,首字母:D,缩写:dmj
堕马髻
【堕马髻】的含义
1.亦称"墯马髻"。
2.古代妇女发髻名。
堕马髻词语的网络解释
堕马髻,古代妇女的发髻式样。因将发髻置于一侧,呈似堕非堕之状,故名。属于魏晋时期妇女的一种发型,为一种偏垂在一边的发髻。注意,“倭堕髻”不是堕马髻,是堕马髻的后代变体,两者不一样。堕马髻据说是东汉权臣梁冀的妻子孙寿发明的。《后汉书·梁冀传》:“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粧(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李贤注引《风俗通》曰:堕马髻者,侧在一边。”寿,孙寿,梁冀妻。另有一说:发鬂松垂,象要坠落的样子。故又叫“坠马髻”。《乐府诗集·梅花落》:“天姬坠马髻,未插江南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