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赋是什么意思
供赋的解释 供赋怎么读
"供赋"词语拼音:gōng fù,注音:ㄍㄨㄥ ㄈㄨˋ,词性:量词,词式:无词式,繁体:供賦,首字母:G,缩写:gf
供赋
【供赋】的含义
"供赋"是一个成语,出自《淮南子·人间训》。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供给用和赋税。其中,“赋”即“纳”,指收缴的各种税款。“供”是指提供、供给;“资”就是物质物品。所以, "供赋"的意思是:“某人或某些人(如统治阶级)用各种税收(无论是国家的还是人民的),来供养和给予。”
这个成语来源于历史上的一个典故:西汉初期,刘邦接受汉高祖萧何之建议,通过实行“纳粟入主”的政策,收缴了大量地租、盐铁等赋税,并且以富商大贾为大宗。因此,“供赋”被用来形容汉高祖在统治时期非常注重节俭,以减轻民众负担。
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现代意义有所不同,但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它确实反映了某种对人民的关怀与爱护。
供赋词语的网络解释
供赋,是指通过一些形式来获得某种东西,然后进行加工和处理。在文学、艺术等领域中,这种概念经常用于描述创作过程中的方法或技巧,例如"创作"、"创作灵感"等。它强调的是过程中的付出与努力,而不是直接得到物质的馈赠或享乐。
在这个词语里,“供赋”是一个比喻的说法,用来形容一些东西(比如文学作品、艺术作品或者创意)是通过某种方式(如阅读、创作、加工等)才得以呈现出来的,并不是可以直接拥有这种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