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利子是什么意思
苟利子的解释 苟利子怎么读
"苟利子"词语拼音:gǒu lì zǐ,注音:ㄍㄡˇ ㄌ一ˋ ㄗˇ,词性:无词性,词式:无词式,繁体:,首字母:G,缩写:glz
苟利子
【苟利子】的含义
"苟利子"是一个成语,出自《左传·隐公二年》。原文是“郑伯克段于鄢”,意思是说:楚国公子文王的弟弟姜氏与郑伯争夺郑国的土地,经过长期争斗后,终于在城内和楚国结成联盟,派兵进攻郑国。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能够舍己为人,为别人着想的人。其含义有三:
1. 本义是“苟且保全自己”,意思是即使面临危险或痛苦也要保护自己。
2. 又可以理解为"尽力而为",比喻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人。
3. 在此成语中,姜氏与郑伯争夺土地,最终却因为自己的利益和责任选择了归还土地,所以被人们认为是具有道德良知的人。
这个成语不仅在历史故事中提及,也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里。通过这个成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于仁义道德的重视,并且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类似的伦理观念。
苟利子词语的网络解释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自明代顾炎武所著《天下郡国利病书》,“苟利”指有义,没有条件就去帮助别人;“利”是好处,可以理解为有利可图的机会,或利于自己。这里形容国家利益重要,不管环境好坏,都要为其服务。“苟利”与"苟且"意思相近,比喻尽力做一点好事,不求回报,即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去做事,即使在艰险的环境中也要积极地去帮助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