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之义是什么意思
羔羊之义的解释 羔羊之义怎么读
"羔羊之义"词语拼音:gāo yáng zhī yì,注音:ㄍㄠ 一ㄤˊ ㄓ 一ˋ,词性:量词,词式:无词式,繁体:,首字母:G,缩写:gyzy
羔羊之义
【羔羊之义】的含义
"羔羊之义"是一个寓言故事,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左传》,原文为:“子路曰:‘我欲仁,斯仁至矣。’子贡曰:‘有是哉,子也!’孔子曰:‘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文中引用的典故出自《论语》中的对话:“子曰:‘贤路死,中庸人道,仁之端也。’”意思是说:我想要仁爱,那么就可以做到仁到极致了。孔子认为,一个行动要达到极致,就要以自身为标准。
而“羔羊之义”的典故,则出自《左传》的《宣公十五年》,其中讲述了子路和颜渊的故事,其中子路说:“我欲仁,斯仁至矣。”意思是:我要仁德,那么就可以做到仁到极致了。孔子对此语进行了解释,即“吾与点也,亦犹羔羊之义,不若其身者。”
子路认为自己的道德符合儒家的伦理观念,所以他说:“我欲仁,斯仁至矣。”而孔子说:“有是哉,子也!”,意在赞扬子路的行为。那么,“羔羊之义”中的“羔羊”与“子路”的故事有关吗?
“羔羊”在这里比喻的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在其身上可以看到道德的光华和正直的价值观念,像“子路”,他的行为体现了儒家的道德理想。“羔羊之义”则是指这样的一个道理:一个人的行为如果符合自己的道德准则,那么就会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而孔子通过子路的故事,表达了他的道德教育理念。
在《左传》中,《宣公十五年》中提到“子路曰:‘我欲仁,斯仁至矣’”,这实际上是对儒家伦理观念的总结,“吾与点也,亦犹羔羊之义”。其中“点”是指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而孔子认为,在这种人身上可以看到道德的光华和正直的价值观念。所以“羔羊之义”的故事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来表达儒家的道德理想。
“子路曰:‘我欲仁,斯仁至矣’”,这里的“仁”指的就是儒家的道德规范和伦理观念。“吾与点也,亦犹羔羊之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认为自己品德高尚的人,其行为就会符合人们的道德期待。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行为如果符合自己的道德准则,那么就会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
所以,“羔羊之义”的故事实际上是对儒家的道德理想的一种表达,它强调的是一个人在言行上的道德规范和正直的价值观念,同时也反映了孔子对于道德教育的深入思考。
羔羊之义词语的网络解释
"羔羊之义"是一个网络用语,用来形容不切实际、虚无缥缈的东西。它出自于中国古代典籍《左传》中的一段话:“非君子所为,其言可以为狼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不应该去干这样的事情,他的言论可以被狗吃掉。因此,"羔羊之义"这个网络用语是用来比喻一些非常不切实际或者没有现实意义的事情。
例如:为了追求利益,他们可能会把钱花光了;为了逃避责任,他们会说:"我太难为你了!"等等。这些句子都是用了"羔羊之义"这个网络用语来表达一种极端的、夸张的效果。
请注意,使用这种语言时要保持礼貌和尊重,避免对他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或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