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牒是什么意思
关牒的解释 关牒怎么读
"关牒"词语拼音:guān dié,注音:ㄍㄨㄢ ㄉ一ㄝˊ,词性:无词性,词式:无词式,繁体:關牒,首字母:G,缩写:gd
关牒
【关牒】的含义
关牒,是《诗经》中的一个典故。关:即“关”,有门的意思;牒:书。本义是指用草纸写下的文书或札记,后来泛指书写的东西。关牒这一典故主要说明了周代官员的职责和权力。根据《左传·哀公十年》记载:“朝服则加章绂,受事亦以备官”。这里所说的关牒就是指由朝廷特许,用来授给官员的文书或札记。这里的“关”是用草纸写的,“牒”是书,都是古代用于记录和传递信息的工具。
关牒典故常被用来比喻某些权势者滥用权力,甚至把对一些人或者事物的行为看作是对他们自己的一种惩罚;而同时,它也暗示了一些官员在处理政务、维护国家统一时会利用这种权力为自己谋取利益。
关牒词语的网络解释
"关牒"这个网络用语出自《史记》和《汉书》,原文是“关君臣之义,牒旧书之遗”,意为"关防、封章"。"关"即 "关令尹喜";"牒"即 "文书"。关典的意思就是古代官府所用的文书凭证,如"关令"、"关尹"等。"关"表示对称,与"同"相对应;"牒"表示用来记载事物或事情的文件、记录等,与"文书"相对应。所以,“关”和“牒”的含义是相同的,都表示用文书来封存、证明某种状态或事实。
在古代,文官上奏朝廷时要使用文书,这称为“关典”。这种情况下,文书通常由官员将文件交到某人手中,以便于传达和管理。因此,“关”与“牒”的意思非常接近,都是用于记载事情或事物的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