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李煜 〔唐朝〕

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

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

雨云深绣户,未便谐衷素。

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

1.古诗译文 5.知识点 2.古诗注解 6.讲解 4.古诗赏析 3.创作背景

铜簧乐器音色清脆,与寒竹所制的乐器相和发出锵锵之声,乐师轻移纤细如玉的手指,缓缓奏起新的乐曲。

两人以眼神暗中相互勾连,眼波流转,仿佛要流淌出来一般。

绣户深处云雨朦胧,(两人)未能如愿倾诉衷肠。

宴会结束后一切又成空幻,魂魄仍沉迷在春日的梦境之中。

《菩萨蛮》是词牌名,本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阕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李煜在词史上地位重要,其词前期多写宫廷生活,后期因国破被俘,多抒发亡国之痛,艺术成就极高,对后世词的发展影响深远。

词中"秋波"一词后世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眼神,成为经典意象。

  • 铜簧:指乐器中的铜制簧片,这里代指有簧片的乐器。
  • 寒竹:指用竹制成的乐器,因竹性寒凉,故称寒竹,如笛、箫等。
  • 纤玉:形容女子纤细如玉的手指。
  • 秋波:形容女子清澈明亮的眼睛,如秋水般动人。
  • 雨云:代指男女情爱之事。
  • 绣户:装饰华丽的门户,代指富贵人家的闺房。
  • 谐衷素:倾诉内心的真情实感。谐,和谐,这里指沟通;衷素,内心的真情。

这首《菩萨蛮》是李煜前期词作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早期词风的特点。开篇从听觉入手,描写宴会上的乐声,既点明了场景,又为下文的情感发展铺垫了氛围。"纤玉"一词不仅写出了乐师手指的美丽,也暗含了观赏者的细腻心思。

接着描写男女之间的眼神互动,没有直接的言语描写,却通过"暗相钩""横欲流"等词语将那种难以言说的情愫展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李煜善于捕捉细节的能力。

下阕笔锋一转,写情感未能如愿表达的遗憾,以及宴会结束后的空落感,"又成空"三字流露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短暂易逝的感慨。最后"魂迷春梦中"则将这种情感推向深处,让人感受到那种沉迷于虚幻美好中的怅惘。整体来看,全词情景交融,情感层层递进,是一首耐人寻味的佳作。

词的上阕以乐起兴,通过描写清脆的乐声和乐师纤细的手指,营造出宴乐的氛围,随后转入男女之间的眼神交流,"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一句生动刻画了双方含情脉脉的情态,细腻传神。

下阕则由表及里,写绣户深处未能如愿倾诉衷肠的遗憾,最后以"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作结,将短暂的欢愉与事后的空幻对比,流露出一种虚幻感和怅惘之情,情感表达含蓄而深沉。全词语言清丽,刻画细腻,将男女之情描绘得引人入胜。

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最后一位君主,前期生活奢华,多写宫廷享乐、男女情爱之作。此词大概率创作于他在位期间,描绘了宫廷宴乐中男女之间的暧昧情愫,反映了其前期宫廷生活的一个侧面。

作者信息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古诗数量:155名句数量: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