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兮简兮,方将万舞。
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硕人俣俣,公庭万舞。
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左手执龠,右手秉翟。
赫如渥赭,公言锡爵。
山有榛,隰有苓。
云谁之思?西方美人。
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
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硕人俣俣,公庭万舞。
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左手执龠,右手秉翟。
赫如渥赭,公言锡爵。
山有榛,隰有苓。
云谁之思?西方美人。
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鼓声咚咚响不停,盛大万舞将举行。
太阳正当正午时,舞师处在最前行。
身材高大又魁梧,公庭上面跳万舞。
力量强劲如猛虎,手握缰绳像织组。
左手拿着吹奏管,右手挥动野鸡羽。
面色红润如赭石,庄公赐他一杯酒。
山上长着榛子树,低洼地里有茯苓。
请问我在思念谁?是那西方的美人。
那美丽的人儿啊,是来自西方的人。
1. 《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又称“诗三百”。
2. 《邶风》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共十九篇,多为反映卫国社会生活的诗歌。
3. 万舞是古代的一种重要舞蹈,融合了文舞和武舞,文舞表现礼仪教化,武舞展现勇武气概,常用于祭祀、朝会等重大场合。
4. 比兴是《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比是比喻,兴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引出所要歌咏的内容。
5. 诗中的“锡”是通假字,通“赐”,这种通假现象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
《简兮》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的古诗,为我们展现了古代宫廷舞蹈的精彩场景。
从内容上看,诗歌先写万舞即将开始的场景,鼓声阵阵,营造出庄重而热烈的氛围。随后聚焦于舞师,通过对其外貌、动作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舞师在表演武舞和文舞时的不同风采,让我们感受到古代舞蹈艺术的精湛。武舞时,舞师如猛虎般有力,操控缰绳技艺娴熟;文舞时,手持乐器和雉羽,姿态优雅,刚柔并济的表演赢得了庄公的赏赐。
在情感表达上,诗歌前半部分着重描写舞蹈表演和舞师的英姿,后半部分则转向抒情,通过“云谁之思?西方美人”等句,直白地表达了对舞师的赞美与思念之情,使情感得到升华。
从文学手法来看,诗歌运用了铺陈、比兴等手法,使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同时,诗中对舞蹈场面和人物的描写,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礼仪、艺术等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让我们得以窥见先秦时期的社会文化风貌。
此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宫廷万舞表演,塑造了一个英武矫健的舞师形象,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开篇“简兮简兮,方将万舞”以鼓声起兴,渲染出热烈庄重的氛围,引出下文对舞蹈表演的描写。接着点明时间“日之方中”和舞师的位置“在前上处”,突出了舞师在舞队中的重要地位。
对舞师的刻画尤为精彩,“硕人俣俣”描绘其身材魁梧,“有力如虎,执辔如组”展现其武舞时的刚健有力与技艺娴熟,“左手执龠,右手秉翟”则描写其文舞时的优雅姿态,刚柔并济,使舞师形象跃然纸上。“赫如渥赭”一句从面色着笔,写出了舞师表演时的神采飞扬。
后四句“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以比兴手法,借自然景物起兴,转入对舞师的思念与赞美,情感真挚,余味悠长。整首诗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语言生动形象,将舞蹈表演的场景和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简兮》出自《诗经·邶风》,是一首描写宫廷乐舞表演的诗歌。关于其具体创作背景,学界有不同说法。一说此诗是赞美卫国宫廷舞师技艺高超,表达了对舞师的欣赏与赞叹;另一说认为诗中蕴含着对舞师的爱慕之情,可能是宫廷侍女或观舞女子所作,通过描绘舞师的英姿,抒发了心中的倾慕。当时的卫国宫廷有举行万舞的习俗,用于祭祀、庆典等重要场合,此诗即围绕这一舞蹈表演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