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应制为宫嫔咏
应制为宫嫔咏
柳公权 〔唐朝〕
不分前时忤主恩,已甘寂寞守长门。
今朝却得君王顾,重入椒房拭泪痕。
寂寞
古诗译文
不记得以前何时触犯了君主的恩宠,已经甘心寂寞地守在长门宫。今天却得到了君王的回顾,重新进入椒房擦拭眼泪的痕迹。
展开
知识点
宫怨诗是以宫廷女性失宠或孤独为主题的诗歌类型。应制诗是奉皇帝命令所作的诗,常见于宫廷场合。柳公权是唐朝著名书法家,以楷书见长,诗作较少。诗中使用了汉代长门宫和椒房的典故,长门宫代表失宠,椒房代表得宠,这些典故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表达力。
展开
古诗注解
不分
: 不记得,没想到。
忤主恩
: 触犯君主,违背恩宠。
长门
: 指长门宫,汉代失宠妃子陈皇后居住的地方,后世借指失宠妃子的居所。
椒房
: 汉代皇后居住的宫殿,用椒和泥涂壁,象征温暖、芳香和多子,这里指得宠的住所。
拭泪痕
: 擦拭眼泪的痕迹,表示从悲伤转为喜悦。
展开
讲解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口吻,讲述了宫嫔从失宠到复宠的经历。前两句“不分前时忤主恩,已甘寂寞守长门”描述了过去触怒君主、甘心守寂寞的绝望;后两句“今朝却得君王顾,重入椒房拭泪痕”则转折到今日重获恩宠的喜悦,通过“拭泪痕”细节生动表现情感变化。整体结构紧凑,运用典故对比失宠与得宠,突出了君王恩宠的无常和宫廷女性的悲惨命运,语言质朴而情感真挚。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通过宫嫔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从失宠到复宠的情感变化。前两句写失宠时的无奈和接受,使用“长门”典故暗示孤独;后两句写突然得宠的惊喜,以“椒房”象征荣宠,情感转折自然。语言简洁,对比鲜明,深刻揭示了宫廷女性命运的脆弱和君恩难恃的现实,展现了宫怨诗的典型艺术特色。
展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朝柳公权所作的应制诗。应制诗是奉皇帝之命创作的诗,多描写宫廷生活。此诗以宫嫔的口吻,表达失宠后重新得宠的复杂情感,反映了古代宫廷女性依赖君王恩宠的命运无常,可能是在宫廷场合为娱乐或教化而作。
展开
作者信息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柳公权二十九岁时进士及第,早年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入李听幕府。于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书,长在朝中。共历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咸通六年(865年),柳公权去世,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 “颜筋柳骨”的美誉。传世碑刻有《金刚...
古诗数量:
4
名句数量:
14
作者其他古诗
1
应制贺边军支春衣
1万阅读
2
题朱审寺壁山水画
1万阅读
3
阊门即事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